继嘉顿花园之后,又一家大型房企债转债取得新进展。 10月14日晚间,融创中国(以下简称“融创”)披露,海外债务重组方案获得方案规定债权人过半数批准,投票结果超过75%门槛值。香港高等法院将于11月5日举行听证会,就重组方案作出最终决定。据新京报贝壳记者不完全统计,今年三季度以来,碧桂园、融创、中国奥园、旭辉集团、合景泰富、龙光集团、远洋集团、金科控股、佳兆业、碧桂园、润普地产、时代中国等十余家房企均透露偿债关系取得进展。通过融创债转股方案。 10月14日,融创公告显示,在当天召开的海外债务重组计划会议上,共有1,492名债权人投票,其中1,469名债权人投票赞成重组方案。赞成票数达到98.5%,相应贷款金额的支持率为94.5%。截至目前,融创中国债务重组计划已获得该计划规定的大多数债权人的批准。鉴于本次投票结果超过了75%的门槛值,满足了法院批准的基本要求,该方案进入了法院批准程序。公告明确,香港高等法院将于11月5日举行听证会,就其重组方案作出最终决定。债权人投票结果公布后,从资本市场反应来看,10月15日融创股价高开近4%,截至收盘报1.57港元/股,小幅上涨1.29%。根据融创此前披露的外债重组方案,在全额债转股计划中,融创拟向债权人发行两批新强制可转债,外债总额约95.5亿美元。其中,新强制转债选择1的转股价格为每股6.8港元,自重组生效之日起可转换为股份,并于重组生效之日起6个月后触发强制转股;新发行的-uutos可转债期权2的转换价格为每股3.85港元,可于重组生效日后18个月转换为股份。重组生效后 30 个月后必须进行转换。此类期权的比例不超过债权人总权利的25%。若超过上限,则按比例分配至新的强制可转债选择1。事实上,对于融创来说,债务解决一直是近两年的重点。只是今年年初,融创完成境内企业债券总体安排,总规模154亿元,预计将减少境内债务近70%。如果本次债务置换计划顺利完成,融创将有机会成为海外第一家无债务的大型房地产企业。顺利偿还债务是融创“上岸”的关键一步。从目前来看,融创业绩的恢复仍需时日。融创中期业绩报告显示,上半年,融创实现营收约199.9亿元,同比下降41.7%;公司所有者应占亏损约为128.1亿元,同比下降14.4%。最新销售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9月,融创已实现销售总额约317.6亿元,合同销售面积约约100.1万平方米,合同销售均价约为31730元/平方米。房地产公司按下“A按钮加速器”将债务转换为债券。 “金九银十”时期是传统的楼市销售高峰期,也是房企年内债转债的“窗口期”。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统计,9月以来,碧桂园、融创中国、中国奥园、旭辉集团、合景泰富、龙港集团、远洋集团、金科控股、佳兆业、富力地产、时代中国、宝龙地产、豫三集团等10余家房企债务重组重组传出新进展,房企债务重组进展情况如下: 9月份开始还款。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根据公开信息进行汇总。据中国指数研究中心统计搜研院显示,2021年以来,已有77家房地产企业出现债务违约。截至目前,已有60余家公布债务重组进展,其中20余家已完成债务重组或重组,债务化解规模超过1.2万亿元。从进展情况来看,华晨地产、协鑫源创、金科控股、新华都相继完成了亏损重组,而香港房企复盛国际也以股权重组和定向增发的方式,在2023年实现了债务重组。至此,目前完成亏损重组或股权重组的房地产企业共有5家。债务重组方面,旭辉、龙光、融创3家房企已完成境内债务重组;世茂集团、佳兆业、中梁控股等7家境外债务重组计划发生GS、中国奥园、时代中国控股、远洋集团、禹洲集团。共有10家房地产企业完成境内外部分债务重组。中国指数研究院企业研究部主任刘水表示,目前,保房企业债务重组成功有助于化解风险,但要真正走出危机,还需市场复苏作为基础。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徐谦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刘宝庆
融创债务重组方案获批,45天内10余家房企债转债取得新进展 - 新京报
继嘉顿花园之后,又一家大型房企债转债取得新进展。 10月14日晚间,融创中国(以下简称“融创”)披露,海外债务重组方案获得方案规定债权人过半数批准,投票结果超过75%门槛值。香港高等法院将于11月5日举行听证会,就重组方案作出最终决定。据新京报贝壳记者不完全统计,今年三季度以来,碧桂园、融创、中国奥园、旭辉集团、合景泰富、龙光集团、远洋集团、金科控股、佳兆业、碧桂园、润普地产、时代中国等十余家房企均透露偿债关系取得进展。通过融创债转股方案。 10月14日,融创公告显示,在当天召开的海外债务重组计划会议上,共有1,492名债权人投票,其中1,469名债权人投票赞成重组方案。赞成票数达到98.5%,相应贷款金额的支持率为94.5%。截至目前,融创中国债务重组计划已获得该计划规定的大多数债权人的批准。鉴于本次投票结果超过了75%的门槛值,满足了法院批准的基本要求,该方案进入了法院批准程序。公告明确,香港高等法院将于11月5日举行听证会,就其重组方案作出最终决定。债权人投票结果公布后,从资本市场反应来看,10月15日融创股价高开近4%,截至收盘报1.57港元/股,小幅上涨1.29%。根据融创此前披露的外债重组方案,在全额债转股计划中,融创拟向债权人发行两批新强制可转债,外债总额约95.5亿美元。其中,新强制转债选择1的转股价格为每股6.8港元,自重组生效之日起可转换为股份,并于重组生效之日起6个月后触发强制转股;新发行的-uutos可转债期权2的转换价格为每股3.85港元,可于重组生效日后18个月转换为股份。重组生效后 30 个月后必须进行转换。此类期权的比例不超过债权人总权利的25%。若超过上限,则按比例分配至新的强制可转债选择1。事实上,对于融创来说,债务解决一直是近两年的重点。只是今年年初,融创完成境内企业债券总体安排,总规模154亿元,预计将减少境内债务近70%。如果本次债务置换计划顺利完成,融创将有机会成为海外第一家无债务的大型房地产企业。顺利偿还债务是融创“上岸”的关键一步。从目前来看,融创业绩的恢复仍需时日。融创中期业绩报告显示,上半年,融创实现营收约199.9亿元,同比下降41.7%;公司所有者应占亏损约为128.1亿元,同比下降14.4%。最新销售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9月,融创已实现销售总额约317.6亿元,合同销售面积约约100.1万平方米,合同销售均价约为31730元/平方米。房地产公司按下“A按钮加速器”将债务转换为债券。 “金九银十”时期是传统的楼市销售高峰期,也是房企年内债转债的“窗口期”。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统计,9月以来,碧桂园、融创中国、中国奥园、旭辉集团、合景泰富、龙港集团、远洋集团、金科控股、佳兆业、富力地产、时代中国、宝龙地产、豫三集团等10余家房企债务重组重组传出新进展,房企债务重组进展情况如下: 9月份开始还款。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根据公开信息进行汇总。据中国指数研究中心统计搜研院显示,2021年以来,已有77家房地产企业出现债务违约。截至目前,已有60余家公布债务重组进展,其中20余家已完成债务重组或重组,债务化解规模超过1.2万亿元。从进展情况来看,华晨地产、协鑫源创、金科控股、新华都相继完成了亏损重组,而香港房企复盛国际也以股权重组和定向增发的方式,在2023年实现了债务重组。至此,目前完成亏损重组或股权重组的房地产企业共有5家。债务重组方面,旭辉、龙光、融创3家房企已完成境内债务重组;世茂集团、佳兆业、中梁控股等7家境外债务重组计划发生GS、中国奥园、时代中国控股、远洋集团、禹洲集团。共有10家房地产企业完成境内外部分债务重组。中国指数研究院企业研究部主任刘水表示,目前,保房企业债务重组成功有助于化解风险,但要真正走出危机,还需市场复苏作为基础。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徐谦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刘宝庆



